张玲
清明寒食好,春来百花开。清明节即将到来,清明是缅怀英烈、悼念先人、扫墓祭祖的时节。作为继春节后又一次规模较大的节假日活动,当清明节遇上疫情防控,尤其是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,传统的清明节更需要突显文明二字,更需要回归气清景明。
气清景明,就是不要讲究排场。缅怀先人,贵在心意,重在文明,不要去讲排场,不要去比阔气,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,清清爽爽地去祭祖,这才是清明祭祖应有之意。追思先人,尽的是一份感恩之意,献的是一份孝道之心,注重的是精神文化的内在传承。应提倡通过网络祭扫、居家追思、撰文作画等绿色祭扫方式,减少人群扎堆、聚集,让清明节回归清洁而明净的本色,无论形式如何变化,礼敬亲人、寄托哀思之情不会变。
气清景明,就是摒弃陈规陋习。传统的烟花爆竹、香烛纸扎,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,更会带来安全隐患。其实情感的寄托,无须烟雾缭绕,鲜花可以替代纸钱、咏诵可以替代鞭炮、思念可以替代香烛,没有香烟袅袅,我们在追思中感悟生命,没有喧嚣热闹,我们在感恩中传承责任。如今,文明低碳祭扫、鲜花祭扫、云祭扫等新祭扫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,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时刻,改变传统祭扫习俗、自觉做到文明祭扫不仅是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,更是滋养新时代文明新风尚的迫切要求。
气清景明,就是注重节日内涵。这个清明节,在各个隔离点、封控区、管控区注定有那么一些人无法回到故乡,无法到先人墓碑前擦拭墓碑、鞠躬致敬、表达悼念。然而,不能回乡扫墓,不代表就不过清明节。这个清明节,甚至比以往更加清明,疫情让我们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,更明白要热爱生活、敬畏生命,这也是清明节的本质所在,不仅仅是文化习俗,更是精神的传承。于当下,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,越是接近胜利,越需要咬紧牙关,坚持就是胜利,而全力支持和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,同样也是一种告慰。
疫情锁不住亲情,隔离割不断思念,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,前行才是最好的传承,气清景明,慎终追远,方不负“清明”本意。
编辑:夏丽霞
![]() |